东营配资公司 南财快评:央行最新报告释放六大增量信息
发布日期:2024-07-30 18:34 点击次数:177本报评论员胡光旗
5月10日晚间,央行发布《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下称《报告》)。《报告》总体延续了去年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年初两会的政策基调,对经济向好和物价温和回升趋势持积极态度,并通过“信贷增长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从存贷款结构分布看资金流向”以及“如何看待当前长期国债收益率”等几个专栏就当前市场重点关注的信贷均衡投放、盘活存量资金使用效率、广义货币增速以及年初以来长债利率快速走低等问题予以回应。在当前宏观经济总量与结构矛盾交织、三重压力依旧较大的情况下,《报告》的六大增量信息值得重点关注。
一是央行对后期经济持续回升和物价温和增长持有积极态度。本次《报告》延续了去年四季度央行对经济形势的总体判断,并且在表述上力度继续强化,由“我国经济有望进一步回升向好”调整为“经济延续回升向好态势的有利条件较多”。对宏观经济整体形势判断措辞的调整,体现出央行对后期经济回稳向好保持较大信心。央行保持信心的主要依据来自于财政政策发力加码、消费的回升以及民间投资增速由负转正。央行特别提到了财新PMI连续五个月位于扩张区间,表明财新PMI的景气指示作用不容忽视。同时针对去年以来CPI同比增速偏缓的情况,央行延续了“物价温和回升”的总体判断。4月CPI环比增速由负转正,同比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0.2个百分点,数据基本支持央行对物价的判断。
二是货币政策总体取向仍是“灵活适度、精准有效、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强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这与去年四季度的表述一致。今年的总需求政策的重点在于财政主导、货币配合、形成合力、协同起效。财政政策发力加码,适度增加杠杆的前提下,为了更好配合国债以及地方债发行,货币政策需要做好两件大事:一是营造合理充裕的货币金融环境;二是在二级市场上适度买卖国债,提高国债流动性,完善国债收益率曲线形成机制。特别地,《报告》中增加了“把维护价格稳定、推动价格温和回升作为把握货币政策的重要考量”的表述,代表后期货币政策在实现内部均衡方面的主要聚焦是推动通胀增速回归至合意区间。
三是在信贷方面,《报告》提出,“合理把握债券与信贷两个最大融资市场的关系,引导信贷合理增长、均衡投放”。信贷增量是市场重点关注的金融数据,但央行在专栏中对当前信贷形势和投放提出了新的判断,即过去信贷的“增量”时代已经结束,要适应“存量”新常态,盘活低效率信贷资产、挖掘存量资源效率、改变商业银行过去形成的一季度冲贷款的思维定势。央行的表态以及未来关于平滑信贷脉冲、均衡投放的思维和认识,将改变市场过去过度看重信贷增速以及依赖信贷增速推测经济走势的思考框架。由此,社会融资规模数据也会因为信贷的平滑可能出现与经济数据“背离”的情况,市场应及时调整思路。
四是在长债利率方面,央行近期对长债利率的过度下行表示了较大担忧,《报告》延续了近期央行不希望长债利率继续下探的观点。长债收益率的持续下行,本质上是对长期经济增长和物价走势缺乏信心,央行亟待通过预期引导,扭转债券市场过度超配长债的思维。自4月下旬以来,长债利率有所回升,但仍未回升至央行认为的合意区间。主要原因有二:一是投资者预期不稳;二是市场缺乏兼顾收益和风险的金融产品,导致国债的配置需求居高不下。
五是在汇率方面,鉴于近期美国货币政策倾向受数据干扰反复摇摆以及日元加速贬值引发亚洲货币市场动荡,维持外部均衡的难度依旧不容忽视。《报告》延续了去年四季度以来“防止汇率超调和形成单边一致性预期”的主体基调。后期防范和化解汇率风险,防止外部风险传染扩散至国内部门,非常重要。自去年8月以来,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与中间价之间存在一定差异,显示出逆周期调节因子在稳定中间价过程中的作用。在今年国际贸易恢复的大环境下,需要格外重视汇率超调可能引致的风险。
六是在广义货币增速方面,央行对市场关注的M2增速以及“钱去了哪里”给予了回应。应该说,央行的回应比较客观,既明确派生货币的主要流向仍在投资侧,也指出消费端有效资金供给不足的问题。同时,由于当前经济的主要矛盾仍在于总需求不足,M2与M1之间的剪刀差还将存在,活期存款定期化趋势仍指向居民加杠杆动力不足,预期偏弱的现实。
总体来看,央行在《报告》中对当前经济金融的热点问题和未来走势以及政策给予了回应。六个方面的增量信息对经济和物价走势、货币政策基调和聚焦、信贷领域的新变化、长债利率风险、稳定内外均衡以及活期存款定期化的“剪刀差”等问题进行了阐释说明。结合最近的表述东营配资公司,二季度降息降准仍有空间,财政货币产业等宏观政策的协调程度还会加强。